减肥药概念股早盘大幅高开
(资料图片)
减肥药概念股早盘大幅高开,科创板圣诺生物高开19.9%、诺泰生物、昊帆生物、泓博医药、双城药业、金凯生科等纷纷大幅高开。
我国有超过50%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6岁至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18岁以上居民肥胖率16.4%,超重率34.3%。对于超重和肥胖患者的体重控制已成为迫切的临床需求。
相比庞大的肥胖人群,截至目前,国内的减肥药仅奥利司他这一款药于2001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2007年被批准为减肥非处方药。作为一款非处方药,2021年,奥利司他仅网上药店渠道销售就超10亿元,碧生源、海正药业等多家公司均有生产。
减肥药市场投资潜力如何
诺和诺德(NVO.US)在当地时间周二表示,在一项针对肥胖或超重心血管疾病成年人的试验中,其重磅减肥药物Wegovy在一项备受期待的研究中降低了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诺和诺德表示,服用上述诺和诺德药物的肥胖或超重以及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比服用安慰剂的患者低20%。该药物在研究中的安全性与之前的试验一致。该股在盘中大涨超17%,最高触及189.8美元,创历史新高。
消息公布后,华尔街对所有与减肥药物相关的公司的热情得到了新的提升。其竞争对手礼来(LLY.US)股价飙升15% ,创历史新高。礼来公司财报报告的积极前景也推动了股价的上涨。Viking Therapeutics(VKTX.US)是一家药物开发商,致力于开发与诺和诺德的 Wegovy 类似的治疗方法,股价上涨12% 。WW International (WW.US)今年早些时候收购了一家提供减肥药物的远程医疗公司,该公司股价飙升13%。
据中研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减肥药市场深度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显示
根据《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针对超重/肥胖成年人规范化治疗流程图,当BMI在24.0至27.9范围,推荐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如营养干预、运动干预等)进行治疗;当单纯性肥胖且BMI≥35.0,或BMI≥24.0且伴有至少1项代谢异常,或BMI≥28.0且伴有至少1种慢性病时,推荐使用药物治疗;仅当BMI≥35.0且伴有至少1种慢性病时,考虑手术治疗。
据Frost&Sullivan数据,2016年到2020年,中国减肥药市场规模由2.6亿元增长到1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4.6%。长期以来,该市场仅有奥利司他一款药物获批,但该药存在较明显的副作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曾通报该药具有便秘、腹痛、腹泻、头晕等不良反应。
随着GLP-1类减肥药物的出现,多家券商研报预计,到2030年中国减肥药市场规模将达到150亿元左右。
饮食干预是控制超重及肥胖的基础手段。不同饮食结构会对超重及肥胖产生影响,随着人们对肥胖症发病机制和饮食结构的认知不断深入,产生了多种饮食干预措施。其中轻食与代餐作为健康减重的饮食方案,备受新一代年轻人推崇。
目前,减肥用途的注射剂和口服药目前正在申报上市中。虽然新适应症已获得受理,但距离药品上市可能还有几个月时间。
国内仅有奥利司他一款减肥药获批,而GLP-1类型的减肥药均处于临床阶段。GLP-1即胰高血糖素样肽-1,其作用机制是激活受体-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食欲,最终实现减重——事实上,这本身就是在研究降血糖过程中的意外收获,其细化机制至今没有百分百明确。
2022年8月以来,司美格鲁肽在各大城市相继出现断货现象。某电商将3ml/支的司美格鲁肽标价1000元出售,更有在海外都处于临床阶段的口服版开出2000元高价售卖。
减肥产品零售市场销售规模复合增长率为2.0%,市场较为平稳且减肥产品资源更加向优势品牌倾斜。其中,化学药增长较为迅猛,化学药仅占据减肥用药一成市场,减肥产品份额上升至四成。
减肥产品市场销售规模复合增长率为2.0%,减肥产品市场较为平稳。减肥产品销售规模有10.5%的滑落,随着减肥药市场持续发展以及规章制度的逐步完善,减肥产品市场也渐渐向优势品牌集中。
更多行业前景分析,请点击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国减肥药市场深度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报告根据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中国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我国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全球空调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